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二级项目成果报告
馆藏机构: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档号: | 7933 | 形成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形成时间: | 2018-10-18 | 汇交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编著者: | 杜建军,陈群策,孙东霞,吴满路,孟文,秦向辉[等] | 语种: | 中文 |
资料类别: | 水工环地质勘查,环境(灾害)地质勘查 | 工作程度: | |
起始经度: | E1180645 | 终止经度: | E1182156 |
起始纬度: | N333030 | 终止纬度: | N341628 |
行政区: | 江苏省宿迁市,安徽省宿州市 | 矿产: | |
主题词: | |||
内容提要: |
项目取得的主要进展及成果如下: 一、解决资源环境和基础地质问题 1. 利用空-地-深三位一体活动断裂探测技术,对郯庐断裂带F5断裂江苏段在空间上的展布进行了精准定位。F5断裂贯穿整个江苏段,分为东支和西支,东支晚更新世以前有过活动,西支全新世持续活动,是研究区具有发震危险的断层。 2. 郯庐断裂带具有走滑断裂枢纽运动的特征,地震活动符合特征地震的规律,新沂-泗洪为研究区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区段。 3. 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反映郯庐断裂带新沂段为张性顺时针扭动、泗洪段为张性反时针扭动。 4. 区域地壳稳定性主要受构造活动性影响,不稳定区主要沿郯庐断裂带以及苍山-尼山断裂分布 二、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 1、尝试选择相对较软的白垩纪砂岩为测试载体,首次成功获取郯庐断裂带内部地应力测试数据。 2.隐伏区活动断裂探测技术上,采用空-地-深三位一体的探测流程,成功的对隐伏断裂的进行了空间精确定位、活动性调查。
|
||
编著者其他资料: |
|
||
形成单位其他资料: |
1. 长江中下游基底结构与导矿--控矿要素研究成果报告,吕古贤,杨兴科,郭涛,曹钟清,曾勇,申玉科[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011-12-01 2. 长江流域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评价图说明书,易明初,李晓军,孟晖,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985-09-01 3. 长江经济带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二级项目成果报告,吴中海,周春景,安美建,孙玉军,贺凯,孙尧[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019-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