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杭结合带及邻区深部地质调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成果报告
馆藏机构: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档号: | 9913 | 形成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形成时间: | 2019-09-01 | 汇交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编著者: | 仇根根,裴发根,方慧,钟清,卢景奇,李晓昌[等] | 语种: | 中文 |
资料类别: | 物化遥勘查,地球物理勘查 | 工作程度: | |
起始经度: | E1140000 | 终止经度: | E1220000 |
起始纬度: | N250000 | 终止纬度: | N300000 |
行政区: | 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温州市,江西省>赣州市,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龙岩市 | 矿产: | |
主题词: | |||
内容提要: |
项目以大地电磁测深为主要技术手段在华南北段开展三维区域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在本项目支持下完成的测量结果数据结合以往完成的MT测量数据共同组建覆盖华南北段完整数据集,利用数据集统一进行三维反演计算既而构建华南北段岩石圈深度范围内的三维电性结构模型。项目结合区域重磁资料、地质等相关资料,从平面宏观电性结构特征、三维电性特征角度初步划分了华南北段主要构造单元,编制了系列地球物理图件。基于深部探测结果,对华南北段主要断裂构造带属性取得一些重要认识和发现。项目调查结果发现:在东、西华夏地块20~40 km深处普遍发育低阻层和局部低阻异常体,电性特征显示华南依然可能保留着中生代时期岩石圈伸展减薄“拆沉作用”的痕迹,同时可能指示东、西华夏地块在碰撞拼合作用时形成的下地壳滑脱层,这些低阻异常可能是华南燕山晚期形成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大都具有壳幔混合特征、“花岗岩省”形成的主要原因。基于壳幔过程中形成的软流圈上涌导致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地质理论,分析了区内已知主要内生金属矿藏与深大断裂、软流体的空间藕合关系,对华南北段深大断裂、深部软流体与大规模成矿关系取得初步认识,分析了工作区内找矿潜力。利用已发现主要内生矿藏与深部构造关系,在华南北段初步圈定出找矿有利方向。
|
||
编著者其他资料: |
|
||
形成单位其他资料: |
1. 江苏沿岸滩涂区综合地球物理调查(试点)项目成果报告,王大勇,张保卫,朱威,李飞,西永在,李军峰[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019-08-01 2. 东天山西段铜矿找矿靶区评价及大型矿床定位预测成果报告,姚敬金,张素兰,钟清,李文松,曹洛华,郝国江[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005-11-01 3. 江苏镇江扬州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夏学齐,杨忠芳,余涛,汪媛媛,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016-11-01 4. 江苏无锡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报告,刘飞,彭敏,李括,杨柯,唐世琪,杨峥,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016-12-01 5. 长江中下游浅覆盖1/25万基础地质调查修测成果报告,徐仁廷,马振东,韩伟,孔牧,陈重今,张学君[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016-06-10 6. 长江中下游重点成矿带综合地球物理立体地质填图示范成果报告,王书民,王大勇,朱威,赵富刚,王刚,张振宇[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013-11-01 |